笛子演奏技巧:虚颤音,剁音,舌起音,强音,喉音,泛音,飞指,腹震音

笛子的演奏由于技巧、地域的关系,简单形成两大流派:一为南派,一为北派。就技巧而言:南曲出手颤、叠、振、打;北曲拿手吐、滑、剁、花。因此区分了不同的演奏风格,前面已经介绍过一些笛子演奏技巧,今天再为大家简单介绍几种:

  1. 虚颤音:颤音的一种,手指颤动时并末完全盖住音孔(按半孔)的虚颤手法
  2. 剁音:类似鸟叫声,各手指同时快速起落,加上顿音(重吐音),造成特殊音效
  3. 舌起音:一般在吹奏连线中的第一个音域或没有连线的音符时,舌尖轻重适度地(比轻吐还要轻微)吐奏一下,与发“提”字声音时的动作相似,将这些音十分清楚而肯定地吹出。
  4. 强音:类似重吐音,主要是用“呼”的气息来吐音,有加重音的效果。顿音:明显地断奏,用舌重吐发音。
  5. 喉音:类似花舌的音响效果,与花舌不同的是震动的部位在咽喉中的那块突起下垂的小舌。发音颗粒较粗糙。
  6. 泛音:同种指法吹出不同于八度音关系的音,力度介于两个八度音之间,属于超吹的一种。
  7. 飞指:利用臂力的带动作用,使一只手的一指或数指(最多三指)在一个或几个音孔上迅速地左右抹动的奏法。可产生强烈的碎音效果。
  8. 腹震音:利用腹部的力度控制,使得气息如波浪般起伏,可快可慢,可大可小,藉以表达情绪的激动。

笛子的演奏技巧可概括气、指、舌、唇四大基本功。气的功夫最难掌握,指的功夫要求手指动作干净、利落、速度平均、灵活、有弹性;舌的功夫要求力度平均、富颗粒感、节奏平均、能持久;唇的功夫就必须注意风门大、小及口劲的适当表现。意之不管什么技巧,只要练得勤,定能熟能生巧。但最重要的一点是笛子演奏者在使用各式各样的技巧是时候,一定要为音乐负责,否则画蛇添足,破坏了曲子原有的美感,这是应有的认识。